政策雙響:滬深同步加碼集成電路產業支持 |
時間:2025-07-07 來源:管理員 |
兩大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重鎮同步出手! 7月初,上海和深圳相繼出臺集成電路產業重磅政策。據分析,兩地政策側重點有所不同。上海的政策更注重全產業鏈支持,特別是對聯合體項目和產業集聚的支持。而深圳的政策則更聚焦于技術突破和市場化機制。 上海:對集成電路等重點產業鏈,給予最高產業政策支持為全面打響“投資上海”品牌,打造全球投資“首選地”,7月1日,上海市投資促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《關于強服務優環境 進一步打響“投資上海”品牌的若干舉措》的通知(以下簡稱“《通知》”),從政策資源高效對接、項目落地個性化支持、項目推進全方位服務及營造市場化招商氛圍四個方面提出了13項具體措施。 其中提出,要加快培育重點產業鏈,對集成電路、大飛機、船舶海洋、信創產業等重點產業鏈實施聯合體支持政策。與集成電路產業相關的有:
眾所周知,上海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鎮,集聚了中芯國際、華虹宏力、盛美半導體、安集微電子、上海新陽、紫光展銳、天岳先進、瀾起科技、積塔半導體、豪威集團(原韋爾股份)等知名企業,涵蓋IC設計、制造、設備、材料等關鍵環節,已形成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優勢。 根據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數據,上海集成電路產業2024年實現營收3917.02億元,同比增長20.46%,占全國產業規模比重達22.8%,其中浦東貢獻超75.3%。 深圳:推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重點突破和整體提升7月6日消息,從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,《深圳市關于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簡稱“《若干措施》”)已出臺實施。此次《若干措施》從高端芯片產品突破、加強芯片設計流片支持、加快EDA工具推廣應用、突破核心設備及配套零部件、突破關鍵制造封裝材料、提升高端封裝測試水平、加速化合物半導體成熟等方面,提出了10條具體支持舉措。 其中《若干措施》提出,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,以支持研發、專項資助、推廣應用等普惠性政策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對接,推動形成穩定高效的協同發展機制。在關鍵核心領域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,強化政府引導,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,加大科技創新投入,把政府、市場、社會的作用有機結合起來。 在資金支持方面,深圳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“賽米產業私募基金”已于5月完成工商登記注冊。該基金總規模50億元,將主要投向深圳市半導體與集成電路重點項目和細分龍頭企業,以及其他對完善深圳市半導體產業鏈有重大作用的項目,重點圍繞深圳集成電路重大制造項目集群建鏈、補鏈、強鏈、延鏈,著力構建“自主可控、高效協作、緊密配套”的本地化產業鏈供應鏈。 作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重鎮,深圳匯聚了海思半導體、記憶科技、中興微電子、比亞迪半導體等知名企業,涵蓋集成電路設計、制造、設備、材料等關鍵環節,已形成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優勢。 根據深圳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,2024年深圳市集成電路產業營收2839.6億元,增長率32.9%,無論總規模和增長率都超過預期。在今年上半年,深圳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達1424億元,創歷史同期新高,同比增長16.9%。 小結兩大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重鎮的政策布局,折射出中國芯片產業發展的戰略路徑:上海模式側重政府引導的全產業鏈布局,深圳模式強調市場驅動的技術突破。這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提供了兩種發展范本,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有望在基礎研究、核心技術、產業鏈協同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。 |
上一篇: 2025全球電子和家電品牌價值50強榜單,華為、美的進入前十 下一篇: 多地人工智能政策密集出臺,AI芯片東風正吹 |